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游于欣醫師門診時間

宜慶中醫診所門診將於105年8月30日停止,
8/31~9/20進行身心休養調理,

9/21開始看診,每周兩個約診時段,
11月將有正式門診時間,敬請見諒。
(三)晚上 7~9:00
(六)下午 3~5:00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現任:
 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
 宜陞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
 詠春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針灸師承鍾永祥老師的飛經走氣,再拜周左宇老師古法針灸學派,
取穴精準,融會貫通,手法嫻熟,療效明顯。
內科擅長調節免疫與代謝,著重自身恢復力,用藥清補並濟,恰到好處。


針灸專長: 鼻過敏、乾眼症、青光眼、顏面神經麻痺、頸肩綜合症、五十肩、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媽媽手、網球肘、中風後遺症等各種針灸適應症。

內科專長:
 小兒過敏體質調理-濕疹、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嬰兒脂漏性皮膚炎
 皮膚搔癢雜症-靜脈炎、不明原因癢疹、慢性蕁麻疹、冬季癢
 月經異常-經痛、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量改變、月經不止、閉經、陰道分泌物異常
 內分泌失調-多囊性卵巢、更年期障礙
 免疫紊亂-乾癬、類風溼性關節炎、虹膜炎、
 代謝異常疾病-血糖血脂調理、心血管疾病、肝炎膽結石調理、
 季節感冒、睡眠障礙、頭痛眩暈






日益坐大的下半身肥胖問題 --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 游于欣醫師

  「很多人看我瘦瘦的,聽到我在減肥都覺得不可思議,可是我的下半身真的胖啊!」不少女性,上半身身材標準甚至是偏瘦,下半身卻逐年臃腫,等到發現去年的褲子穿不下時,才警惕到肉肉上身的嚴重。

為什麼會胖下半身呢?

造成下半身肥胖有幾個影響因素:
遺傳-家庭成員有類似的身形或先天骨盆較寬。如果已經發現家族有這種傾向,就要在成長期與青春期時注意飲食,發育固然需要營養,但是要吃進健康的熱量,像加工食品、精緻甜品、各種含糖飲料等都要避免,不要在青春期就累積了大量的三酸甘油脂與脂肪細胞,為日後種下肥胖因子。同時還要養成運動習慣,存好肌肉的量,日後要減肥可是要靠他們的。因為肌肉組織產熱與代謝速度快,且過了25歲以後,肌肉組織就開始減退,假如存的本不夠又沒時間運動,身體代謝也會跟著日漸減緩的,所以要提早「存款」。

荷爾蒙-下半身肥胖較常發生在女性,這是因為受到雌激素影響,尤其在青春期和懷孕期,讓女性比男性更快速的在皮下儲存更多脂肪,好為了胎兒發育、產後泌乳等所需能量作準備,而腹部、臀部、大腿內側是平時較少動到的部位,脂肪自然往那邊去。

運動不足或姿勢不對-如寒胸駝背走路,使得身體重心前傾,臀部與大腿後側肌肉沒出力,反而下肢前側的肌肉過度緊繃。通常她們會覺得自己的臀部肉肉下垂鬆垮,以為是太多脂肪,實際上是肌肉太不發達,撐不起表面的軟組織與脂肪,當然呈現鬆軟現象。這邊說的肌肉發達不是要像短跑選手強爆發力的大塊肌肉,而是要像韻律體操選手一樣擁有纖長均勻的肌肉線條,肌肉組織使用時會帶來豐富的血液灌流,局部新陳代謝才會快速。那已經很發達的小腿肌肉該怎麼辦?除了改變走路姿勢外,還要加上伸展操與按摩,適當的按摩可以使緊繃的肌肉束較柔軟,再加上伸展操拉長肌纖維,這樣小腿的形態才會改變。

下半身循環差-靜脈血液與淋巴回流差,下肢常會有腫脹感,可發現「腳脖子」上下看起來鼓鼓的,按壓時疼痛反應會比按壓其他地方明顯。這類型多半是固定姿勢太久,如久坐辦公或久站勞動等。不管肥胖或不肥胖,很多女生的下半身循環都不佳,所以除了運動改善心肺功能,還要多加按摩,幫助堆積在下肢的體液回流到心臟去。

該怎麼改善?

  想要改善下半身肥胖,最主要還是要加強脂肪代謝,所以跟一般減肥一樣,還是需要遵守飲食計畫及配合運動,只是可以再加上針對下半身的一些動作去加強局部燃燒脂肪。
  「那我只做下半身的運動夠嗎?」如果是肌力不足、肌肉鬆軟型的或許可以,因為目標是鍛鍊局部肌肉,但如果是脂肪豐厚的,重點是提升基礎代謝能力,下半身的動作只是輔助。

  幫助減肥的方法可以用針及用藥,針灸除了選一些加強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的穴位如足三里、陰陵泉之外,還可以加強局部如臀部下緣的承扶穴、大腿的風市、伏兔與陰門等,如果用藥主要也是針對體質調整新陳代謝,另外加上加強消脂利水的藥如山楂、澤瀉、荷葉、決明子等。

如果自行在家按摩可以針對一些穴道加強:
三陰交
  三陰交位在小腿脛骨內側,內踝骨延著脛骨後緣往上三寸處,按摩時不用侷限一處,可在穴位上下約一寸的範圍,由下往上點按。此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與足厥陰肝經交會的大穴,主治腸胃相關疾病、婦科各症等,多按摩可以加強腹腔骨盆腔的血液循環。同樣地,平常這邊也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氣從這邊影響到身體喔。
陰廉穴
  陰廉穴位於大腿根部內側,取穴時讓大腿呈盤腿姿勢,可以發現鼠蹊部有一凹窩,即是穴位所在。陰廉穴附近有鼠蹊淋巴結與內股靜脈,其穴名正為水濕陰氣聚集之處,常常久坐久站的人下半身循環多半不好,多多按摩此處,可以幫助淋巴靜脈迴流,散去下肢水濕。

風市穴
  風市穴取穴時要先站直身體,然後雙手十指併攏輕貼大腿兩旁,此時中指指尖所指之處就是風市穴。按摩風市穴一方面是要放鬆腿部外側肌肉群,以利內側肉肉的鍛鍊,二方面該處是膽經循行之處,膽經氣血通了,對於睡眠、精神安定都有幫助,而睡眠充足,瘦體素分泌量才足夠。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健康減重-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游于欣醫師


  「明明只吃輕食了,為什麼體重一直降不下來呢?」「我每天都走路上下班,也算運動吧,怎麼還是不會瘦?」臨床上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了減輕體重,她們努力地控制飲食,效果卻不彰顯。明明沒有吃進什麼熱量,為什麼體重依舊無動於衷呢?

壓力影響內分泌!
  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生活步調緊湊,所以身體常處在備戰狀態,讓妳在處理事情時能維持極佳的狀態,等到下班時,幫助你作戰的內分泌退去,一身力氣頓失,活脫脫下班一條蟲,如此內分泌大起大落地,久了會彈性疲乏,最後變成上班時疲倦厲害,要睡覺時腦袋卻轉個不停。內分泌逐漸失衡,必然影響新陳代謝,若再加上三餐不定時不定量,身體時鐘漸漸紊亂,當身體無法預期你的下一餐在什麼時候,只好在你每次進食時先轉成脂肪囤積起來,以免又被餓到!這樣日積月累,進多出少,身體囤積脂肪的倉庫-腹部、臀部、大腿,只好一直擴充。

運動不夠嗎?
  原本多餘的熱量可以被運動消耗掉,但是等意識到脂肪上身時,早已遠離運動許久,體力大幅下降,心肺功能也遠不如前,肌肉質量又不佳,貿然從事太劇烈的運動時,反而容易運動傷害甚至磨損關節。「我一天都去走路走一、兩個小時,不夠嗎?」因人而異,但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不夠的,而且走的方法不對還可能用錯肌肉群反而傷害到關節。再加上年紀增長、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或代謝疾病等等潛在影響代謝的因素,更會讓減重路愈走愈遙遠。

中醫如何幫助減重?
  中醫減重最主要是幫助失衡的機體功能恢復正常,當新陳代謝順利,水分與脂肪自然不囤積,身體廢物減少後,人也會變得輕鬆有精神!如果腹部臀部及大腿肥胖比較明顯者,可以局部加強用針灸或埋線,再配合一些運動,讓該部位的代謝吸收加速,達到塑身的效果!

我適合埋線還是吃藥呢?
  臨床有多型的肥胖體質,光靠針灸就能瘦得顯著的多半偏實熱體質,且以男性居多,其特徵多為體壯實、聲如洪鐘、肚圍突出。當你怎麼節食怎麼運動都瘦不下來時,除了針灸之外,更要配合中藥調理。尤其本身有月經不順,經前症候群厲害的,更年期障礙,或睡眠品質不佳、容易鼻子過敏,舌苔變得比較厚、口氣重、常常覺得容易疲倦,或家族有糖尿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史的人,更強烈建議配合中藥調理體質,因為這些徵象都已經揭示你的身體可能失衡了!有時後體質調好,體重自然就降,而體質先調好,瘦下來才會更健康!

還需要運動嗎?
  當然!就算不為減重,為了健康,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必要的!不管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只要找到適合你的運動並且執行它,漸漸地就會感受到運動對你身體帶來的益處!運動時,練習放空腦袋,讓自己與身體對話,用心感受身體每一條肌肉的狀態,是否有太緊繃的肌群忘了放鬆呢?或是有哪部分鬆懈了忘記出力呢?在整個運動過程當中要常常檢視自己的身體姿態,尤其要集中意念到想瘦的腹部與臀部,時時鞭策他們,才容易瘦到重點





健美茶飲                    宜慶中醫診所 游于欣醫師

  以下提供一些簡易茶飲給不喜歡喝白開水的人參考,列出一些症狀作為鑑別點,但是臨床上證型多互相參雜,仍需要醫師為您調配最適合的處方。

  • 喜食膏油厚味,大便不暢或膽固醇過高者
決明子5錢、山楂2錢、荷葉1錢
建議1000c.c的滾水煮15分鐘後當成日常水分補充

  • 經期常水腫,早上起來浮腫感明顯者
茯苓2錢、白朮1錢、黃耆2大片
建議300c.c滾水煮15分鐘後飲用,或將藥材先掰碎再用250c.c熱水悶泡至少半小時後飲用

  • 一直喝水,仍口乾舌燥感厲害
淡竹葉、玉竹、沙参各3錢,煮成後可添加蜂蜜少許
建議1200c.c的滾水煮15分鐘後當成日常水分補充

  • 疲倦感厲害,上班猛打呵欠
粉光参2片(粉末則1匙)、黃耆3片、柴胡1錢、甘草2片
用300c.c熱水悶泡至少半小時後飲用

  • 手腳冰冷,面唇蒼白
生薑1片、熟地黃1大片、枸杞子2錢、紅糖適量
用300c.c熱水悶泡至少半小時後飲用

版權所有,引用轉貼請註明出處

女生的難言之隱-帶下病(陰道炎、分泌物過多、子宮頸炎、骨盆腔炎)-游于欣中醫師

女生的難言之隱-帶下病(陰道炎、分泌物過多、子宮頸炎、骨盆腔炎)

  「已經吃抗生素也塞藥治了好幾個療程,可是只要一停藥後分泌物馬上又變多了。」「也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常常濕濕癢癢的就很不舒服。」中醫門診中,常有這樣的女性患者煩惱地對我說。

帶下本不是病
  如《沈式女科》引王孟英云:「帶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正常婦女陰道本身就會有少量透明無臭味的分泌物,以潤滑及保護陰道壁的黏膜。其來源自陰道上皮、子宮頸、子宮內膜等,所以分泌物本身就會受雌激素影響而改變其質與量,如排卵期大量透明蛋清狀分泌物,及懷孕前分泌物量也會變多。
  通常帶下不是病,平時正常量不多,若留出沾到內褲與空氣接觸氧化後會變成黃棕色。但是出現以下現象可能就是身體出現異常狀況,如帶下量突然增多,質地改變如乳酪狀、泡沫狀或膿樣等,或出現明顯臭味、腥味,顏色黃綠或帶血及局部痛癢等症,都有可能是生殖器官異常或感染的徵兆,不管是哪一種,都還是建議至婦科檢查。

  「可是我從來沒有過性行為,為什麼還會被感染?」

  陰道是個半封閉的環境,其內原本就有正常菌叢自成一個小生態,正常情況下他們會互相牽制,彼此相安無事。而陰道內的酸性環境正是其中的乳酸菌代謝產物所維持的,他讓陰道內呈現酸性有助於抑制病原菌繁殖。但是陰道內酸鹼值與好壞菌的數量消長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更年期或懷孕期荷爾蒙改變、糖尿病、熬夜、壓力大、抗生素使用、飲食辛辣、嗜食甜、環境溼熱、伴侶衛生習慣、不安全的性行為等。除去性行為或外在接觸而感染了特殊菌種如淋病、滴蟲,多數的致病源在體內早就存在,伺機而動。不管哪一種感染,最好請伴侶一起接受治療,而且要暫停親密行為或務必全程帶保險套行房。
  過度輕忽或避諱就醫會延誤病情,但也有些女性是過度敏感,常常自行服藥塞藥或灌洗陰道內部,破壞陰道內菌叢生態,而使帶下情形反覆不愈。

  「我都照醫生說的,內褲獨立洗了,也只穿棉褲或裙裝,還整天開著除濕機,可是還是不會好。」

  一般會來尋求中醫治療帶下病的多是西醫治療後仍反覆發作的慢性發炎,也有的病人是因為沒有急性發炎的現象所以就疏忽或不急著就醫,而讓他持續著慢性發炎,最後發炎現象漫延影響到子宮頸、子宮內膜甚至是輸卵管、骨盆腔,這些都會影響日後懷孕或孕中胎兒。所以中醫治療除了消炎外,最主要目的是要幫助啟動後續免疫反應,降低反覆發炎機率,所以需要服藥一段時間讓身體自我療護機能恢護,以避免一直反覆發炎。
  臨床上可以發現會這樣日久不愈的人體質多有脾虛、腎虛、氣鬱、血虛等證參雜,表現可能會有體力比較差、容易疲倦,腸胃功能不好或便秘或腹瀉,有時伴有月經不順、睡眠障礙,常常情緒不佳或生活工作壓力大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有這樣的內因又加上外受濕熱、濕毒之邪,就容易產生帶下病,所以中醫治療著重在培本固根,不是單純給個清熱解毒藥就好,還要針對每個人的證型治療,把體質調好了,對外邪的防禦力自然就增強了。

日常飲食要配合以下幾點:

忌涼食,不管是涼飲、冰品,比常溫低的都要避免。瓜類、白菜、橘子等較涼的食物也要少吃。

忌海鮮、燒烤炸辣等刺激物,如果身體已經有發炎現象,就要避免食用含有促發炎因子的食物。
忌甜食、加糖飲料、精緻糕點,過多的糖分反而成為黴菌的溫床。


以上內容由宜陞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編寫,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好朋友」好久不見?小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現代常有不少忙碌的女性,工作負荷量大,因此對自己生理期的規律改變不自覺,甚至有人認為,生理期不來最好,省得身體不舒服影響了工作表現,但是等到有生育需求時,才發現多囊性卵巢影響了受孕功能。

  現在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認定標準為:(慢性不排卵導致月經少或閉經, (臨床上或血液檢查呈現雄性素過多,(超音波下可見卵巢表面有多個囊泡產生。以上三項符合其中兩項且排除掉其他會引起不排卵或多毛的其他原因,如泌乳素過高症、甲狀腺疾病或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等,幾乎就可以確診為多囊性卵巢。

  一般人認知的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體型應該肥胖,臉上痘痘多(因為體內雄性素過高),但是臨床不乏許多女性體型反而是瘦弱的,他們一開始只是因為月經許久不來而就醫,後來發現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時自己也嚇一跳。引發的原因其實還不明,但是跟體內胰島素的利用有關,因為壓力過大或減肥過度而誘發,排卵功能失常,而出現多囊性卵巢現象。還有少數女性,生理期一直規律地來,等到婚後許久都無法懷孕時,一檢查才發現自己有多囊性卵巢,也與一般認知的不同呢。

  宜陞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特別要提醒女性朋友們,千萬不要因為月經不來就覺得省事或是認為反正還沒有要生而置之不理喔,會變成多囊性卵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他影響的程度也不見得只有生育這項功能,像是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子宮內膜增生、高血壓、心臟病或其他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都會接二連三出現,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控制,並且配合正確的運動飲食習慣,慢慢導正紊亂的身體,找回健康的人生。

治療
  中醫治療一方面要調整體內的代謝,讓失控的血糖血脂肪代謝恢復正常,一方面還要重建月經週期,這方面西醫是用避孕藥控制,但是很多人一停藥後,月經一樣不正常,這是因為太過依賴外來的荷爾蒙,自身的調節功能反而沒有發揮作用,所以還是建議中藥調理配合。如果有懷孕需要的,因為卵巢排出的卵子不成熟,就算用西藥激發排卵,也有可能因為卵子品質不佳或子宮內膜變薄(或是排卵藥副作用)而受孕失敗,所以根據個人體質下去調配一些補腎培本藥,才能提升卵子成熟度,增加受孕機率。

  宜陞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表示,若發生月經週期不規則或月經量異常頻繁者就要儘早就醫檢查並調養身體,中醫調理月經絕不是單純燉補四物湯,臨床症狀多樣且因人而異,很多人其實不適合用單純的四物湯的。也不要因為心急減重而亂吃減肥藥,或因為迫切懷孕而誤信偏方、拿別人用了有效的方子來服用,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減重一定需要耐心與努力,想要懷孕的人在調理過程中一定要持平常心,因為影響懷孕的因素從卵巢、輸卵管、子宮內膜、腦下垂體、免疫功能等影響因素眾多,有時也不單純只有多囊性卵巢問題影響受孕,臨床不乏一減重後馬上就受孕成功的患者,但也有體弱需要調理好一陣子才適合懷孕,最好還是請中醫師診斷過後,再配合月經週期調理才能事半功倍。

喉嚨卡卡的,是感冒了嗎? 談慢性咽炎

  32歲的小芳一進診就說:「醫生,我好像很容易感冒,喉嚨常常會痛耶!可是有時候不管他一下子就好了,有時候又覺得怪怪卡卡的,我是不是感冒一直沒有好啊?」你也有跟小芳一樣的困擾,老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又」感冒了呢?

  其實這種喉嚨不舒服的感覺有很多是咽部慢性發炎的現象,患者會常覺得喉嚨有痰感,想清嗓一下可是痰又吐不出來,或有時喉嚨乾乾癢癢,卡著東西的感覺。我請小芳張開嘴巴檢查一下喉嚨,果然她的兩側扁桃體沒有紅腫發炎的現象,倒是咽後壁的淋巴濾泡已經有增生肥大情形。
  咽後壁的淋巴濾泡一般是不明顯的,但是經過反覆發炎水腫而增生後,濾泡就難以消除,喉嚨不舒服的症狀也會時好時壞。至於為什麼會變成慢性咽炎呢?追朔其病史,多是曾經感冒遷延日久,或嗜食辛辣燥熱刺激物品,或過度使用喉嚨、發聲錯誤,或香菸刺激、緊張或飲食習慣不佳引起胃酸逆流刺激,使咽部黏膜受到破壞而反覆發炎。剛開始症狀並不明顯,休息過後多半就緩解了,也因為這樣,才會忽略掉生活習慣對他的傷害而未及時戒掉對他的不利因子,等局部黏膜破壞到一定程度,不管是冷空氣、灰塵、酸鹹甜辣等平常能忍受的環境飲食漸漸地都變得不對了!

  很多這種所謂的慢性發炎表現,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皮膚過敏等,其實與身體免疫力好壞有很大關聯。當休息充足,飲食正常時,鼻子喉嚨的症狀就很輕微甚至無感,但是每逢熬夜疲倦、工作壓力大、或吃了太辣太躁的食物後,都很容易讓局部黏膜充血出現亞急性發炎現象,一般人不明就裡以為是「上火」,而拚命吃些冰涼寒性的食物想要減輕症狀,卻不知道這麼做反而把寒邪引入已經虛弱的身體中,更不利於身體免疫發揮正常作用。

  那應該怎麼改善呢?首先要戒掉任何不利黏膜修復的飲食因素:過甜、過鹹、及酸、辣、烤、炸食物都是大忌。這些調味過度的東西,經過咽喉黏膜時,因為滲透壓關係,會再把水份從細胞內逼出來,更加重喉嚨乾、敏感的情形。很多人覺得口乾一直喝水,又自作聰明喝了太熱或太冰的水,可是愈喝喉嚨愈覺得乾,這是因為熱水或冰水與體溫相差太大,試想如果皮膚上有輕微破皮碰到熱水時是不是很痛呢?同樣地,受傷的咽喉黏膜也不能再接觸熱水熱茶。那吃冰的消炎可以嗎?還是不行。就像燙傷的皮膚不能使用冰敷一樣,冰會讓局部血管收縮厲害,血管都收縮了,反而局部會更缺乏血液水份,更加口乾。只要喉嚨不舒服時選擇的飲水溫度與體溫相近是最理想的,最低限度是常溫的水,不要再用去冰的飲料安慰自己是不冰的了。
  若工作關係需要常說話時,勿壓著喉嚨說話,放鬆喉嚨肌肉,多練習鼻腔共鳴。合併有胃酸逆流、胃發炎潰瘍的人,睡前一小時不再進食,避免誘發過多胃酸,平時飲食也要注意避開甜食、咖啡因、酒精、奶製品、稀飯等。




穴位保養
大陵穴-




此穴位在心包經上,位於雙手掌側橫紋的中心點,能清心安神,放鬆神經,改善喉痛咽乾。只要覺得喉嚨不舒服,尤其早上起來咽喉「鎖住」、乾痛的時候,可以先各按摩左右手的大陵穴36下,喉嚨就有開嗓的感覺了。按摩時可以用另一手的大拇指輕按即可,不要使用太過尖銳的按摩器具以免傷到下方的神經喔。

胃痛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胃悶,胃堵住感,胃嘈雜燒灼感,還有胃有被石頭重壓感,這些大大小小胃的不舒服現象,你有過嗎?

現代因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精緻化,熬夜吃宵夜等不良生活飲食習慣,使得胃痛普遍存在國人身上,只是程度不一,發生年齡也逐漸年輕化。

胃痛不只是胃酸過多
游醫師表示,胃有不同的細胞分別製作與分泌胃酸、消化酶、黏液等物質,其中胃酸與消化酶都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而黏液質則可以保護胃壁不受其侵蝕。所以當:

  1. 黏膜保護層受到傷害如酒精、消炎藥、抗生素、辛辣刺激食物、幽門桿菌、膽汁逆流、吸菸、情緒壓力變化等,或
  2. 胃酸、胃蛋白酶受刺激分泌過多,如:甜食、咖啡因、牛奶、稀飯等,
  3.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減少如老化、腺體萎縮,長期緊張壓力大,

有以上不利因子存在時,胃就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症狀,久了胃黏膜就容易發炎受到破壞,破壞程度依損傷因子多寡或損傷時間而有不同深度與範圍的損傷面,發展嚴重就成潰瘍甚至穿孔。

一般表現從無症狀、胃嘈雜、燒灼感到胃悶脹悶堵、噁心、胃痛,嚴重時吐血、黑便甚至穿孔,所以要提醒大家一旦胃出過問題,就要小心調護,避免病程進展成為消化性潰瘍,而已經有消化性潰瘍的人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以免再復發。
游醫師也提醒,一般胃部不舒服的各種症狀在經過治療後多能改善,但仍要小心是否為肝膽疾病、腫瘤等其他疾病,所以如果久不癒還是建議要請醫師評估檢查喔。



在這邊也提供簡單的穴位保健:
內關穴-在手臂內側兩條大筋中間,掌橫紋上2寸處,是緩解胃痛非常有效的穴位,噁心感、胃悶脹感、胃酸多時都可以經由按摩內關而得到改善。
中脘穴-肚臍直上約一個手掌寬度處,當胃痛正發作時,可用掌心輕輕搓摩該穴。

 
日常調護:

  1. 用餐時放鬆心情,先放下工作時的情緒,專心用餐,提醒自己放慢用餐步調,細嚼慢嚥。主導腸胃蠕動與消化液分泌的副交感神經可是需要你在放鬆狀態下才能作用的
  2. 定時定量用餐,避免暴飲暴食,飲食時間維持規律性,體內的消化液分泌才會規律。若餐間飢餓時可補充蘇打餅乾或少量易消化食物。
  3. 喝湯在用餐前較理想,餐間盡量少喝湯、水,若餐後飽食則隔一陣子再慢慢喝。
  4. 避免食用牛奶、甜點、茶、咖啡,集大成的三合一咖啡、奶茶等飲品更是大忌。
  5. 以白飯取代稀飯,五穀雜糧飯則要煮夠軟,避免纖維質太粗反而傷胃。
  6. 適時服用膠質豐富食物,保護胃黏膜,如秋葵、山藥、木耳、海帶、蓮藕、髮菜、川七、地瓜葉等。


宜陞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

膽結石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膽結石大部分都是在無症狀下在例行檢查時被發現的,有人覺得反正沒症狀也就不管他,照樣大吃大喝。有一些人會覺如芒刺在背,於是想方設法地尋求排石妙方。到底我們該怎麼看待有膽結石這件事呢?

  首先先了解一下膽結石是如何產生的。膽結石主要成分是膽汁中的膽固醇與膽紅素,膽汁是由肝臟代謝合成後匯集到膽囊儲存,當接收到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脂肪刺激時才由膽囊分泌到腸道中。在這生成路徑中發生了改變就有可能促進膽結石形成,如:
1     膽汁中的成分改變,而使膽汁中過多的成分(膽固醇或膽色素)以結晶狀態析出。如高膽固醇高醣類的飲食習慣、慢性肝炎等;
2     膽汁從肝臟移到膽囊的流動過程不順暢,如細菌感染使膽道內皮細胞受損或先天膽管狹窄;
3     膽汁在膽囊中滯留過久而變得太濃稠如懷孕期、節食者、過餐不食、
  其中以第一項為最主要原因,所以膽結石的形成與身體營養代謝失調有非常大的關聯,而臨床上也的確如此,因為膽結石常發生在有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肥胖者、慢性肝炎的人身上。

  所以沒症狀就不用管他嗎?答案為是也不是。要慶幸的是沒症狀所以暫時不需要以外科方法介入處理結石,但是既然他的前因是代謝問題,當然要好好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以免病情進展成膽囊炎、膽阻塞、甚至膽蓄膿引發腹膜炎等重症。

  大部分膽結石病人沒有特別的病狀,一般以腸胃不適如脹氣、噁心、消化不良感這種不具特異性的症狀表現,所以人們不一定會察覺是膽結石引起。但也有膽結石的特異表現如:
1        在進食後,尤其吃到油脂食物時腹痛、噁心感特別明顯;
2        疼痛在右上腹,甚至放射到右肩背;
3        若結石阻塞膽到時可能有黃疸或灰大便。
當已經有明顯的膽結石症狀頻繁出現時,可能就必須尋求更積極的治療了。

用排石餐、排石藥把膽結石排掉就好了?錯!
  前陣子坊間很流行的排石餐:檸檬汁、橄欖油、蘋果汁、瀉鹽等,已被證實排出的非結石,只是酸與油脂結合形成的皂化石,在此也呼籲大家不要輕易嘗試。游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有膽結石卻不加任何保健治療,或者過分執著於溶石排石,都失之偏頗。何況膽結石是代謝失調的結果,若不去處理病因,那只是治標不治本。這也是為什麼在切除膽囊後,有些病例還是會出現肝內總膽管結石。所以不要盲目地排石,要從根本改善產生結石的體質。


中醫治療
  臨床上不管有無症狀或已發展成慢性膽囊炎,調整肝膽疏泄功能都是首要考量。中醫典籍提到膽為中精之腑,內藏金汁(膽汁),膽附屬於肝,而肝主疏泄喜調達,其作用包含調節膽汁的儲藏與排泄,進而參與水穀精微的消化與吸收。膽結石膽囊炎的中醫病機認為是:導致肝膽功能失調的因素如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情志損傷等,則體內產生濕熱,阻滯氣機,久則濕熱煎熬膽汁成石;若膽結石阻塞,濕熱不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體內熱盛蘊毒(膽囊炎),毒熱或熏蒸肌膚發黃(黃疸),或深陷營血發厥,引起全身性的危重症候(膽囊蓄膿、腹膜炎等)

  中醫治療是通過調理臟腑、疏肝利膽等方法,導正消化代謝上的紊亂,維持肝膽正常的功能。一般常用柴胡、黃芩、青蒿、茵陳、白芍、枳殼、山楂、鬱金等隨證加減,再加雞內金、海金沙、蘆根等幫助膽囊收縮,改善膽汁成分以助縮小甚至排出小的膽結石。

保健穴位
膽囊穴-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直下三個手指寬處。膽囊穴是膽結石膽囊痛的特效穴,臨床上對於刺激膽囊括約肌收縮分泌膽汁有效,平常可以多按摩該穴,促進膽汁排出,保持膽汁的新鮮度。當膽結石阻塞疼痛發作時,按摩該穴也可以緩解括約肌解除痙攣。

膽囊穴

內關穴-在手臂內側兩條大筋中間,掌橫紋約三指寬處,當噁心感、胃悶脹感、胃酸多時都可以經由按摩內關而得到改善。
其他可以配合太衝、內庭、公孫、後谿等穴位進行治療。

內關穴

在這邊要提醒大家,一般強調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草藥類多半偏苦寒,有時不見得適合自己的體質,也曾有病人自行服用草藥後發冷拉肚子,病人還覺得在清腸胃而持續服用,最後反而使免疫力出問題,所以最好還是請醫師診斷再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下處方喔。

日常注意事項
1        三餐定時定量,早餐一定要吃-不讓膽汁在膽囊內儲存時間長而過度濃縮。
2        勿過量攝取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蛋白質與油脂仍要在健康範圍內攝取,糖類食品最好避免,糖分刺激胰島素分泌也會間接升高血中膽固醇含量。
3        吃飯速度放慢-以免膽汁分泌不及。
4        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成分-可以在腸道內吸附膽酸(膽汁的主要成份)而使之隨糞便排泄。當這些原本會再被小腸回收利用的膽酸被排泄掉時,肝臟會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製造新的膽酸,於是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會降低,連帶的使可能溶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減少,於是使膽結石的發生率減低。
5        多喝水多運動-久坐膽汁也不易流動容易沉澱結晶。
6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腸內不良細菌大量滋長,降低胃腸內細菌沿著膽道上行感染,造成膽囊炎的機會。
7        放鬆心情



經痛症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經痛症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宜慶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
  最近有一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帶著16歲的女兒前來就診,因為正值升學關鍵期的她,每逢生理期時總會肚子痛得厲害,「看她都只能抱著肚子縮在床上,又不能幫她痛,我真的好擔心。」她的女兒原本就有原發性痛經,只是隨著課業壓力,經痛程度愈來愈甚,止痛藥從1顆吃到2顆到無效。仔細問診後發現,小女生就讀升學班,名次競爭激烈,所以為了維持成績讓她每天不敢在12點前就寢,吃飯時也捧著書一直讀。眉頭深鎖的她,怎麼看也不像是個青春年華的少女。所幸她的病因單純,用以疏肝解鬱、溫經暖宮的中藥調理幾周後,經痛程度已經減輕一半以上。

  臨床一般將痛經分成兩大類:原發性痛經及續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通常在初經來時就會出現,檢查骨盆腔沒有任何病變,大部分認為是子宮內膜崩解時製造過多的前列腺素,導致子宮強烈收縮及子宮血流減少引起的疼痛。續發性痛經,最常見原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其他如骨盆腔發炎、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卵巢或輸卵管發炎、或子宮內避孕器等都有可能引發。

  不同的痛法、部位及兼證在中醫角度裡都透露著不同的病機,以下將常見的證型分類及主要症狀列出有:

  • 肝鬱氣滯-經前胸部脹痛,經行左右少腹脹痛,有時痛至脅肋處,口苦咽乾,經前情緒變化明顯。平時可用玫瑰花3g、山楂3g、丹參3g、香附3g沖泡成茶飲,可在經前一周開始飲用至經行。
  • 寒凝血瘀-經前或經行小腹冷痛感,熱敷可緩解,疼痛多在定處,按壓不舒服,有時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少許多。黑糖薑茶或桂圓薑茶都是很好的平時保養及緩解經痛茶飲。

  • 濕熱瘀阻-經行及經前後下腹痛,經血黏稠常臭穢,平時帶下黃稠量多,大便常不順暢。這類型的病人則不建議自行服用藥膳進補,平時則忌食辛辣刺激物、海鮮、奶茶等。
  • 氣血虛弱-經後小腹綿綿作痛,經血色淡質稀,有時經期延長淋瀝不盡。此類型經痛患者調經的最佳時間為未行經時,而非月經來了才開始吃藥。平時可以補養氣血的藥膳來調養,或可用黃耆3g、枸杞子2g、黨參3g、黑棗2顆沖泡成茶飲時時飲用。

保健穴位

  • 三陰交-從內踝尖沿著脛骨後緣往上循約四指幅寬處。此穴為脾、肝、腎經的交會穴,臨床治療範圍廣泛,有疏肝理氣,散結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對於月經不調的各種症狀都有調整效果,平時保健時或經痛正作時都可使用,尤其容易水腫體質的,平時要多加按摩或熱敷三陰交穴。
  • 關元穴-在肚臍直下三寸(約四指幅寬)。關元穴其穴義為關藏人體元陰元陽之穴,又與脾、肝、腎三經交會,對於腸胃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為虛弱證的具有調補效果。所以氣血虛弱、寒凝血瘀的經痛患者可在經痛發作時熱敷此處,達到緩解疼痛及提供身體元氣的作用。



日常注意事項

  • 平常忌吃冰冷及寒性食物如西瓜、柚子、蓮霧、火龍果、香蕉、橘子等。
  • 經期勿從事劇烈運動,尤其體力較差又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更要避免。
  • 經期需注意手足及腰腹部的保暖,避免暴露在涼風下或冷房中。
  • 是否需要以四物湯或其他藥膳進補,最好請醫師診斷下處方,避免體質不合而誤用。





討厭的感冒尾巴-咳嗽

討厭的感冒尾巴-咳嗽

  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游于欣醫師表示最近門診有很多人,說他們感冒的鼻水鼻涕都好了,也沒發燒,喉嚨也不痛了,但是就剩下討厭的咳嗽一直好不了,當需要跟客戶溝通時,突然喉嚨像被針刺一樣非咳不可,特別會在坐車、公共場所吹到冷氣時突然開始一陣猛咳,在流感肆虐的敏感季節更覺得尷尬得要命!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

  游醫師表示,內經有云:「肺為嬌臟」,「肺主一身之表」,所以遇風、寒、熱、燥、濕等邪氣襲表時肺都容易受到侵犯,而不同季節的感冒咳嗽會有不同的特徵,若再遇上不同體質,表現出來的咳嗽類型變化更多,我們治療上都要根據症狀與體質去調配處方,這是中醫的特色,即所謂的辯證論治。中醫治療感冒的另一個特色為:調節自身免疫力,幫助身體抵禦外邪,絕非單純的止鼻水、消炎、抑制平滑肌痙攣。只用壓抑的方法有時候反而會使病邪滯留體內,造成病情反覆不愈,常看到病人會有「常常在感冒』或「感冒好像一直都沒有好」的感覺就是這個原因。有些人覺得感冒看中醫比較慢,其實不然,中醫治療感冒反而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後遺症!

  不管如何,當感冒後剩下咳嗽這個討厭的尾巴時,又該怎麼辦呢?

1.       多休息不熬夜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

2.       喉糖、枇杷膏可以暫時舒緩喉嚨的乾癢,性質都偏涼,如果原本感冒就屬風寒濕邪入侵的,吃了可能有反效果,而體質偏虛寒的人也不適合長期使用。

3.       不管哪一類型的咳嗽,橘子、西瓜、蓮霧、香蕉等寒性水果都要先忌口。太刺激的食物如燒烤炸辣也要避免。

4.       及早請中醫師調理身體,針對體質及不同咳嗽性質去調配適合自己的處方。通常感冒後期的咳嗽是因為身體機能尚未完全復原,所以呼吸道黏膜比較敏感,抵抗外來的環境刺激(灰塵、冷空氣、刺激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還有風、寒、熱、燥、濕等邪氣遺留體內會讓咳嗽更反覆難愈。
  游醫師也提到,臨床上關於咳嗽好發的時間、咳嗽的深度、痰的型質等都揭示了體質與病邪的偏向,如有的人感冒後喉嚨乾乾癢癢,咳的時候沒甚麼痰,口乾一直喝水,下午過後咳嗽逐漸加重,這種人有陰虛體質,治療要加強滋陰,蜂蜜、冰糖燉水梨可以作保養用;如果是感冒後痰很多好像要被嗆到的,這種人脾胃功能多半不好,所謂「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所以治療除了去除感冒遺留的風寒之外,還要加強腸胃功能,平常飲食也一定要避開生冷甜膩之物。其他像胃火、腎虛、肝氣逆等都有他們不同的咳嗽表現,所以不要覺得咳嗽都一樣,還是請中醫師診斷處方,以免誤用不適合自己體質的方法反而讓病情加重喔。

瘦臉消水腫,中醫穴道按摩有方法

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游于欣醫師表示,在門診中常見幾種臉部「走山」類型:

l   水腫型-又分上下眼皮腫或全臉浮腫。游醫師表示一般有水腫出現多半體內代謝水分的機制出了問題,尤其是心、脾、腎的功能失調,所以除了按摩加強淋巴循環,最好再配合中藥調理體質,幫助身體水分代謝才能標本兼治。

l   肌肉下垂型-通常在眼袋、法令紋及兩頰處。這部分主要與年齡還有皮膚真皮層膠原蛋白充實程度有關,平時按摩以淋巴循環手法配合特定幾個方向的拉提手法,最好配合特殊針法提拉效果更明顯。游醫師建議可以再加強膠原蛋白的補充,尤其是停經婦女,因為腎精不足,可以視體質補充龜板膠、鹿角膠等,加強腎陰腎陽與天然膠原蛋白的攝取。

l   肌肉緊繃型-容易緊繃的肌肉在眼周與顳頷關節附近,前者是因為緊張習慣皺眉頭或工作用眼頻繁,所以眉頭容易糾結在一起;後者則可能因為牙齒咬合不正或肩頸肌肉僵硬影響,使得咀嚼肌過於發達或兩邊不對稱,有時兩邊差異太大臉看起來甚至是歪的。肌肉緊繃型的按摩手法就要加強在臉部個穴道的按壓,必要時包括頸項肩背的肌肉也要一起按摩,幫助頭臉部的肌肉放鬆。游醫師表示根據肌筋膜原理與脈絡,很多頭臉部肌肉緊繃的問題來源是項背肌肉群,所以這邊會加上適度的刮痧板治療後項的緊繃,當然針灸效果更好,連深層的氣結筋結都可以疏通,持續效果會比按摩要來得持久。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臉部穴位按摩的好處有:
1.       疏通淋巴加強排毒
2.       放鬆肌肉預防皺紋
3.       消除疲勞活絡血循

這裡游醫師提供了三大緊實臉部的穴道按摩方法,按摩的方向可依循這幾個穴位,由點壓開始,再沿著穴位的順序做線性的按摩,分別從:
1.       眼周:攢竹-魚腰-絲竹空;承泣-球後-瞳子髎-上關。小技巧:按摩時都從眼頭往眼尾方向,且眼周按摩著重在對眼眶骨方向的按摩,不是橫向牽拉肌肉,反而加重眼周紋路喔。


2.       唇周:承漿-地倉-人中。小技巧:唇周肌肉為圍繞嘴唇的環狀肌肉,按摩時順著唇周由下往上,遇到這三個穴位加強局部按壓。



3.   兩頰:地倉-巨髎;大迎-颧髎-下關-聽宮;大迎-頰車-聽會-翳風-缺盆               












小技巧:兩頰的肌肉最怕下垂,按摩方向一定是由下往上,主要有上列三個路線的肌肉要做按摩,而按摩後最重要的是順著耳後的翳風穴按壓帶往鎖骨上方的缺盆穴。因為翳風穴附近有面部、項部多條肌肉附著,深層有靜脈、淋巴匯集處,加強按壓可以幫助疏通頭項經絡,往缺盆方向帶時則是要幫助臉部淋巴靜脈回流至心臟。












建議按摩時間:
一天進行一次按摩,每次按摩時間至少10分鐘,可以利用晚上洗臉進行,記得適量使用按摩霜、乳霜等介質,以免摩擦力過大反而拉出皺紋。晚上按摩可以舒緩一天下來臉部的疲勞,同時加上頸項按摩更能幫助睡眠。如果早上起來水腫型的,可以在早上洗臉後塗擦乳液時使用疏通淋巴手法加上拉提手法,幫助排除臉上多餘水分,緊實臉部線條,讓你一早就有好氣色



預防眼睛老化-眼睛疲憊感、視物吃力、眼睛痠澀異物感、眼睛睜不開、上下眼皮常跳動,這些眼睛過勞現象你有嗎?


宜慶中醫診所副院長 游于欣醫師
最近有病患表示,一到晚上眼睛就特別疲倦酸澀,「一樣都是整天用電腦,以前就不會這樣,真的是老了。」不過這位病患才35歲,眼睛老化現象卻已經提早找上門了。

眼睛是容易消耗能量的器官
  不像腸胃系統照三餐有節律性的運作,眼睛從一睜開到睡下前,就一直處在開機狀態,如果長時間近距離的使用,會使調節焦距的肌肉彈性變差,而且電腦、電視、手機螢幕亮度較高,字體又小,假若長時間使用,這種傷害就好像長期處在高分貝環境下對耳朵會造成傷害,只是我們往往不自覺,都是等到眼睛出現症狀才停止對他的過用。

  眼球有豐富的微血管網及小肌肉群幫助眼睛做細微調動作,任何會影響末梢血液如高血壓、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者,末梢血管容易有病變,其他像使用習慣不良、長期熬夜、飲食膏粱厚味,也容易使體內廢物增多血液品質變差,再加上頸項及眼部肌肉緊繃,使得頭部血液循環不良,間接影響到眼部的血液循環與廢物代謝,這些都會增加眼睛罹患疾病的風險。

中醫治療眼睛注重全身調養 
  從經絡角度來看,人體12經絡中循行經過眼睛周圍的數量是五官中最多的,光是正經循行就有心、小腸、三焦、肝、膽、膀胱經、督脈、任脈等,由此可驗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與視覺功能最直接相關的經絡是心經與肝經,胃經與膽經則是有旁絡支援,內經也說:「諸脈皆屬於目」、「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目者,心之使」。所以不同於西醫的治療方式,中醫的治療重點是全身性的調整,調整機體代謝,提升臟腑精氣,身體好,眼睛自然就好。

  除了用藥物、食物補充精氣,平常也可多按摩穴道幫助疏通經絡,放鬆肌肉,讓養分到得了頭面部,同時也讓廢物代謝得出去。以下提供幾個好用的穴道:


風府、風池穴-分屬督脈與膽經。風府穴在頸椎正中直上髮際1寸處,在枕骨粗隆下的凹窩,風池穴則在風府穴旁開1.5吋處。風府風池穴皆以風命名,穴義都是風濕聚集之處,所以當頭面受風寒濕侵襲時此處氣血容易阻滯,按壓穴位時痠脹感明顯,按摩時除了針對這兩個穴位外,還可沿著整個枕骨粗隆做橫向推揉,順便按摩附近穴位,都可以幫助放鬆頭項面部肌肉,疏散頭面風濕邪氣。這邊穴位適合眼睛痠脹、眼睛脹痛、甚至頭痛想吐的人。

  


 四白穴、睛明穴-四白穴在瞳孔直下眶骨內側凹窩處(即眶下孔),穴屬胃經,為收納四方而來的精氣,在此幻化成水氣(白)蒸騰眼睛;睛明穴位於眼頭內上方骨頭凹陷處,屬膀胱經,有六條經絡在此交會,提供豐富的經氣來源而使眼睛明亮清澈故名為睛明。這兩穴很適合眼睛容易酸澀有異物感的人。做眼周穴位按摩時要往骨頭方向按壓,小心不要擠壓到眼球喔。




足臨泣為膽經重要穴位,位於足部第四、五蹠骨交接處,主治頭面之疾,所謂病在上者取之下,遠處取穴療效更佳。尤其是目痛、頭脹痛、太陽穴痛的,除了風池穴外,還可取足臨泣穴幫助疏散頭面風熱之氣。對於眼睛常乾澀或遇風容易流淚的人,平常還可以用艾草溫灸此穴,提升經絡能量。




大骨空為經外奇穴,位於大拇指指關節背側凹陷處,適合各種眼疾平常保養用,包括看東西吃力,視物模糊感,容易乾澀痠脹的人,可以用艾草溫灸此穴。



  •   這裡也提供一個簡單的茶飲,多飲用可以幫助滋腎養肝明目,預防眼睛老化:

枸杞子、菟絲子、決明子、女貞子、桑椹各3g包好,以350c.c熱水悶泡飲用。 

其中枸杞子補腎益精明目,老祖宗早就發現他對眼睛的功效,現代醫學也證實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都是眼睛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

而菟絲子與女貞子、桑椹同樣都有固腎補精強肝明目的效用,四者合用效果更好。

決明子取其清肝的作用,舒緩肝膽經的壓力。

如果有頭脹痛可以酌量加點川芎、蔓荊子;眼癢、眼屎較多時加點桑葉、菊花加強清頭目風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