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眼皮跳不停,是身體健康小警訊! -眼瞼痙攣、眼輪匝肌痙攣、胞輪振跳



  眼皮跳的經驗大家一定不陌生,從小就聽得長輩們掛在嘴邊安慰著:「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因此發生眼皮跳時多半不會把它放在心上,畢竟症狀輕微又短暫。但是如果跳動時間持續好幾天,而且連同事客戶都看得出你的眼皮抽搐時,就別再自我安慰那是跳財了。臨床會因為眼皮跳來就醫的患者,就是眼皮跳動的強度及持續時間已經影響到患者外觀與作息,讓他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最常聽到患者的恐懼就是:我是不是要中風了呢?


  眼皮跳動西醫稱為「眼輪匝肌痙攣」,是因控制眼輪匝肌之末梢神經上的神經髓鞘電位,不正常放電所引起眼輪匝肌小躍動與收縮痙攣。生理性的眼皮跳多為短期的、間歇的,多半是睡眠不足,眼睛使用過度或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和藥物所引起,常在放鬆時出現(通常不在睡眠中)或勞力活動後出現,可在噪音、咖啡因、觸覺刺激、焦慮、疲勞狀態下加重,通常經過適當休息後症狀可減緩消失,假如症狀逐漸加重或伴有其他面頰部位甚至四肢的肌肉無力、抽搐,或眼睛發炎、睫毛倒插等,就要盡速就醫,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喔。尤其的確有其他中樞神經學病症會合併出現眼皮抽動現象,如:顏面神經麻痺、聽神經瘤、顏面神經根受壓迫、橋腦位置有病變等,症狀通常不只有眼皮跳動,多有半邊顏面麻痺或無力或抽動,甚至有其他全身性病症,因此醫師可根據臨床症狀做出鑑別診斷,必要時會以影像檢查作輔助。


眼皮跳中醫觀  
  眼皮跳動中醫稱為「脾輪振跳」、「目瞤」、「目眨」。眼皮在眼睛五輪分類裡屬脾輪,又「肝開竅於目」,「肝主筋,脾主肌肉」,中醫眼科專書《審神瑤涵》描述他的症狀是「目胞不待人之開合而自率拽振跳也,屬肝脾二經絡之患。」生動地說明了眼皮是非自主性地跳動,也闡明了眼皮跳動與「肝、脾」的關係密切。
  而一般肌肉抽搐、跳動甚至痙攣現象在中醫病因病機裡常被歸為是身體絡脈空虛時被風邪趁虛而入,因而會加入一些祛風鎮痙的藥物如:鉤藤、地龍、殭蠶、荊芥、防風、威靈仙、秦艽等。但是風藥容易耗血動血,容易讓已經虛弱的身體更虛,而我們從前面描述的發作時間可發現,眼皮跳其實跟身體勞累程度有關,所以《審視瑤涵》後面又特別提醒:「人皆呼為風,殊不知血虛而目不和,非純風也。」如果不思辨証就重用或久用風藥反而容易耗氣損血。這邊特別提出來是因為有些患者會自行至藥房請老闆調配所謂口眼歪斜的經驗方,其中含有大量祛風藥,又誤把眼皮跳當成顏面神經麻痺的病毒感染所以往往再加上苦寒的清熱解毒藥,在不了解病因病機的情況下,往往吃錯藥而不自知,反而愈吃愈虛。


  通常來中醫求診的眼皮跳患者多半症狀已持續一段時日,久病必虛多瘀,所以臨床上對「眼皮跳」的患者需著重在調補自身氣血,可依病人體質分別用上當歸、川芎、黨參、白朮、黃耆、茯苓、甘草、生薑、附子等再加些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紅花、三七等,最後視病人體質強弱參酌加一些祛風藥,甚至必要時也會加入一些清熱藥,重點就是要依証施治。


穴位保健與按摩
  經過眼睛及眼睛周圍的經絡很多,以手足少陽經(三焦經、膽經)為主,穴位按摩與保養眼睛疲勞的穴位都相似,可參考:http://dr-you.blogspot.tw/2013/05/blog-post.html
尤其是風池風府穴,祛風效果顯著,又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
另外像眼睛周圍的穴位如:攢竹、魚腰、絲竹空、承泣、瞳子髎都分布在眼輪匝肌上,也可稍加按摩,放鬆肌肉,改善眼周血液循環,舒緩疲勞。


  如果家裡有艾草灸工具的,則可以常灸血海與足三里,血海穴屬脾經,為人一身血聚集之處,可以治療各種血症;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陽明經本就是多氣多血的大經絡,足三里更是胃經上氣血灌注最豐沛的穴位,不僅調理本經胃腸各種問題,還能強壯身體、補氣升提,是保健重要穴位。艾草溫灸可以溫經散寒、升陽補氣,大大提升這兩個穴位的補益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